首页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解读贵康大第一次党代会报告③|清醒审视差距 精准发力才能破局——党代会报告“差距与不足”部分深度解读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23

编者按

近日,中国共产党贵阳康养职业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蓝图。这份报告不仅是学校发展的“成绩单”,更是迈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大学”的“行动纲领”。

为全面理解报告精神,现将核心内容梳理为几大板块,以供师生参考。

党代会报告在全面总结辉煌成就的同时,以“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的历史自觉和清醒头脑,直面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党代会报告指出:“对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和广大教职医护员工生的更高期待,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比如,职本专业数量、质量、结构与发展规模不够匹配;高水平人才、团队、成果、平台偏少,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增强;科学研究与地方产业发展的适配度和贡献度有待提升;人才激励机制仍需完善,绩效评价和竞争流动机制需进一步健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还需提升,全面从严治党还须加强;一些党员干部的观念理念、素质素养跟不上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等等。”这部分内容并非简单的“问题清单”,而是学校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战略研判和自我革新宣言,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更体现了新一届党委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的担当精神。

一、问题导向在“三个关键”中把握发展脉搏

报告所列举的这六大类问题,精准地指向了学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必须攻克的“瓶颈”与必须补齐的“短板”。

一是核心竞争力的“质效之困”。首当其冲的是“职本专业数量、质量、结构与发展规模不够匹配”。这深刻揭示了学校在实现“升本”目标后,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让专业建设从“有”到“优”,从“全”到“精”,实现量与质的同步提升、规模与结构的动态平衡,这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竞争力,是学校立足之本。

二是内涵建设的“高峰之缺”。“高水平人才、团队、成果、平台偏少”是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增强的根源。这表明,学校在标志性成果和高端资源集聚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拥有多少“高原”固然重要,但能否竖起“高峰”,能否建峰填谷,能否既有大楼又有大师,才是决定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关键。

三是服务地方的“适配之问”。明确提出“科学研究与地方产业发展的适配度和贡献度有待提升”,这是一所职业本科大学的灵魂拷问。它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科研工作必须彻底扭转“为科研而科研”的倾向,真正将论文写在贵州大地、贵阳贵安的大地上,让更多的团队沉得下去,将成果转化到产业链中,进一步将“实验室思维”转化为“产业链思维”,进一步建立“嵌入式”研发与合作模式,进一步构建科研与成果转化的激励与保障体系,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变。

四是内部治理的“机制之锁”。“人才激励机制仍需完善,绩效评价和竞争流动机制需进一步健全”,这触及了激发内生动力的核心。高效的内部治理是释放办学活力的“开关”,如何建立更加科学、灵活、高效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以及良性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学校必须破解的改革深水区难题。

五是政治保证的“引领之需”。指出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还需提升”。这强调,党的领导必须贯穿于办学治校始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常抓不懈,作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才能为事业发展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六是思想观念与能力提升的“更新之迫”。“一些党员干部的观念理念、素质素养跟不上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这是最根本、最关键的挑战。事业要实现跨越,首先是人的观念和能力要跨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工具箱”和能力储备已显不足,亟需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二、战略深意迈向“百年名校”的必由之路

敢于如此清晰、具体地揭示问题,其深意在于:

第一,体现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这展现了新一届党委不回避、不遮掩、不护短的担当精神,是赢得教职医护员工生信任、凝聚改革共识的基础。

第二,指明未来改革的精准靶向。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未来五年的重点改革任务,为制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提供了清晰的问题导向。

第三,激发居安思危的奋进动力。我们必须在成就面前敲响警钟,防止自满情绪,动员全校上下要以“赶考”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

报告最后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表明了解决问题的坚定决心。这预示着,学校必将以此次中国共产党贵阳康养职业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为起点,将这些问题作为攻坚克难的“任务书”和“军令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开创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本科大学的新局面。